星期一因為婆婆不方便就醫,腳痛,沒有人可以幫忙上下樓及交通;老公就請假開車載婆婆去醫院,我也順便過去幫忙. 一到醫院,看到醫院人這麼多,真的很不像話,心中頓時有好多問號? 台灣的醫院到處人滿為患,為何大家都這麼容易生病? 是不懂好好照顧自己? 讓醫院成為大家逛街的地方? 還是衛教不好? 小病也都往醫院跑,也將逛醫院當成家常便飯?

仔細研究了一下,我個人會覺得是台灣的醫生愛錢...往往一個人就了醫,看了醫生,好像一輩子就都無法再離開醫院的糾纏了. 也好像是規定,定期定時要再回去回診的,醫生不需要打電話去關心病患的,是要病人主動要去報到的. 而且回診不都是看前一次的療法,是否有效,如果無效,是否會在這次修正? 當然不是這麼回事,回診的,很多是慢性病,有些是三高,要量測血壓,然後追蹤觀察每次給你一周藥,讓你每周回來,我覺得怪的是,這種三高的療法能於一周內看出有無效果嗎? 

再看看醫院走動的病人,在我看來,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好好的,來去自如的,不分老少,甚麼階層的人都有,感覺上不是真正的病人. 這些人都很閒,就慢慢逛,也都很乖,慢慢地在等醫生叫號... 非常的沒效率,也不夠衛生,一堆人坐在椅子上,也不怕被傳染? 也沒統計資料,也不知大多數是來看哪科? 反正不管是生甚麼病, 不管看甚麼科, 掛甚麼號,就都客滿,就到處都是人, 看診室都是 50+ 以上看診得排上一兩個小時也都是正常? 好不容易看上診了,醫生的問診也不過5分鐘, 有的醫生還連眼睛都沒看病患一眼...病人抱怨睡不好,感冒,無法走路,也沒看到醫生拿個聽診器聽聽心跳或脈搏,或問有沒有其他症狀; 也沒看看病人說無法走路也該請他想辦法站起來看看是哪邊痛或哪邊無力... 最少要做點驗證或檢視... 沒

就忙著敲他自己的電腦,忙著結束這場看診;要我是那個病人, 我的病一定無法被醫好,還說不訂可能病情加重,因為我大老遠的花一兩個小時搭車來看診,還搞了一堆家人來幫忙,等了老半天,就幾分鐘被醫生打發走,領藥去了...醫生不願聽病患真正想說的,只選擇他想聽的,還一副很呼攏,吊爾啷噹的樣子,還開玩笑說,就睡覺時蓋個毛巾在脖子上,就不會咳了...走不動就花幾個錢給兒子媳婦,讓他們陪你來看診,補貼他們上班的損失就好了... 我的天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應該是屬於有知覺能力,能夠發覺事物表象底下所隱藏真理的那種人;或許一開始會是笨拙了點,並不能馬上說出甚麼;可是當印象投進去腦海中,事物的深沉意義也會刻進去.

我對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事情發展的感受跟強度都很有興趣; 而且在這些方面的知覺力,理解力,詮釋力,都算靈敏,易感; 或許這跟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是有相關的. 

其實這也可能是一種自我訓練,惟有絕對的自我要求, 絕對的歸零要求; 或許才能擁有這種能力,一種上天賦予,與生俱來的能力.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同事傳過來的蔡日興作品: 紅檜 水鹿... 他寫到

'因為剛好走過這個時代,我才會有這些不同的觀點。若你也知道二十幾年前的台灣山林曾經因為這些林道而發生過什麼事,我相信你走在林道上面的感覺將再也不一樣了。...一九五六年(民國四十五年)到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這三十三年間,官民聯手在全台灣各高山地區,瘋狂地開闢林道追砍檜木。在天然檜木族群失去最後一絲氣息之前,是誰出手阻止了這場屠殺?'

他的文章也寫得真好,除了真實記錄他的看法外,他描繪的生態,生物樣貌,加上照片的輔助;很讓人身歷其境,確實讓讀者同樣回想到當時台灣的檜木整座山林壯麗,動物多元之繁盛景象.

讓人聯想起一些日人在台的經營足跡,除了檜木,樟腦油,金礦,煤礦,鹿皮...都是當年出口的大宗. 文中所提到日人認真看待土地的態度,確實是值得我們看齊;中國來台後的爛墾爛伐,對生物的不友善(包含對人),終究是自食惡果了;921, 納莉風災,sars過後,八八水災小林村活埋,...雖台灣人受了很大的創傷但也沒看到咱們這個政權制定了什麼防災措施! 人民也無感,也不見有甚麼深切的反省,總在碰到事情後,只能自保或學狗吠一下火車...一下子就無疾而終了.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0/2016

到再過幾天就要結束旅程了,今天準備要回芝加哥,..但所有的旅程都不會一直那麼順的. 過然,到了火車站才驚覺事態嚴重,真會令自己感到今天一整天都得浪費掉了...

 

其實今天一大早就起床了,因為是總統選舉揭曉的一天;昨天傍晚路口那間雜貨店老闆娘才告訴我們說,沒關係,就好好地睡個覺,名早起床就知道答案了. 果然,一早看新聞就揭曉了. 今天起得特別早,應該只有五點吧,順便叫小孩起床洗澡,他昨晚太累,沒洗就昏睡了... 待他洗完,我趕緊打開電視看了新聞,真的是天大的好消息;川普勝選. 我個人很希望川普勝選,因為他是商人,我對商人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但從電視上看他們的選後分析,感覺氣氛有那麼點不一樣;似乎他不是大家所喜歡的那種總統.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2016  Springfield

 

這天,一大早,我們就上了由費城回到芝加哥的 Amtrak Union Station;到了芝加哥的Union Station,馬上轉搭連結的火車往林肯故鄉 春田出發. 搭了約三個小時的火車,我們來到了林肯的故鄉,春田. 到的時候也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於是想說先找到飯店再來看看有甚麼地方可以逛. 出了火車站,拐一個方向,看這著之前訂房後所查詢的飯店位置及方向,往最大一條的大道走下去,直走就應該可以到達飯店的. 看似近,但也走了快分鐘,沿路算是很蕭條,商店沒幾間,倒是有一些公司,有幾個人在辦公...走過一間教堂,走過學校,走過巴士站... 終看到了我們所預訂的飯店.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時候一部看似沒有甚麼特別的片子;但似乎仔細究其境,或許是須往導演想要表達的地方去想.

這次是帶全家去看這部片,在看完這部片的時候,小孩都說沒有甚麼特別... 是啦,確實沒有甚麼特別可大書特書的特點... 但我還是有一些些好奇,為何他將片名定為 Deep Water Horizon;而這又是那間公司名稱? 還是他大導演,認定人類所謂的地平線是該修正的? 跟我們所認知地平線是由海的地平線來算;是否都該有些修正? 也是因為如此,我會很想更去探究這部片的表現目的;也是想知道真正導演隱藏在背後的意義或東西出來.

導演一開始將鏡頭由很美好的床戲帶出;接下來他也運用很多大畫面的近臉對焦鏡頭...他這樣focus 在人的臉部表情,讓每個人的distinguish能很明顯的都是在臉部可以被表達出來. 是要用隱含所拍攝得人的表情來帶出所隱藏的情緒? 但也不知有多少人看得出臉上肌肉表情所表達的...導演在找演員的時候,應該很重視真正有表演能力的演員;能夠用很清楚的臉上的表情來演戲的演員. 接下來,後面就很多驚恐的爆破畫面;導演也都用臉部特寫來處理. 所以會覺得,這個導演是用臉來拍戲,用臉來詮釋情境的.

這部片所要表達的,是接二連三的災難;除了人的表演能力之外,其他的重點都是災難,似乎也在凸顯人能勝天? 凸顯只有人類能夠救贖人類?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4/19


在延平北路頭的舊台北橋下,那兒聚集著眾多人,大多是臨時工,在這些臨時工中,其中有一個人就是我的爸爸. 我爸爸當時擔任得最多的工作是水泥臨時工人. 還記得我小學讀書時,學校要填學籍表,我深怕爸爸的工作性質,只是一個小水泥臨時工,讓同學知道,可能會很丟臉,所以都不敢如實填. 著實很可笑,現在看起來,我相信,當時小小的我們,應該不會有同學懂得,或在乎的. 但小小心靈的我,就是很在乎. 但若真同學拿來取笑,也許只會取笑一下而已,...但自己的臉皮就超薄. 真不知小小腦袋在想甚麼,也不曉得我是否填'不詳'還是什麼'工程師'之類的... 笑死人了,可愛又可笑的小時後的小小錯誤價值觀...

阿爸他們那時代,沒有什麼工作可選,除了公家機關外,再來就是一些家具業,運輸業,這些阿爸都做過. 臨時工應該也是年紀長了,沒有公司要錄用後的,所能最快選擇的行業. 這也是他做最長的一個工作,也是當時感覺挺興盛的一個行業,跟現在的計程車類似. 有任何人家,家中需要改建,增修或維修水電,只要需要人力的一些工作活,都會找臨時工作. 雇主都可來台北橋這個人力大本營來找,一般都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很,有故事的高度張力,有唯美的畫面表現. 作者很單純想要藉由小提琴,表達一個社會變遷的事件. 荷蘭在1888年那個社會變動下的各階層人物的翻轉機會,從小小的幾個人的親身故事來開始,故事雖說是小事件,不過很成功的將故事想要表達的用具故事性的張力,藉由一個個很小的個別事件,串起來一個很完正整的社會變遷風貌.

小物件,是從一個小提琴,一張照片開始;濃縮了整個荷蘭社會的變遷及他們祖先尋求海外移民的整個縮時故事. 小提琴除了代表音樂能夠撫慰人心,能夠提供人們希望外,小提琴是一個信仰,一個夢想的寄託. 照片中三位具冒險性格的主人翁,各擁著各自的夢想;第一位是移居美國,創了小公司,做移民仲介;但浮誇的個性沒有辦法成就甚麼事,最後藉著購買了一隻小提琴,意外地成就了別人的夢想...

第二位是具有人道主義的醫生,雖說他不是具有牌照的醫生,可是有心要幫助窮人,片中描寫雖沒有真正幫到甚麼... 但最後村人也因為他的熱忱,讓泥炭村的人能脫離地獄,是很有趣的一種表達手法. 一輩子築夢的人,終有一天都會夢想實現的. 在沒有衝突的社會中, 人類不會去思考如何翻轉不公不義,唯有在衝突很大,造成很多不公平,這時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制度底下的人們才會啟動思考,想要透過討論,追求,來翻轉這一切. 社會唯一害怕的是麻木不仁,為德不足,這些溫飽了,位高權重的官員們,政府工作人員們,從來不會存有心思要去讓社會有公有義的,也不會去追求制度法規的適人化;到頭來,社會這般的毒窟,傷害的可能不只是他的人民,也終將傷害自己的位高權重,也恐怕會傷到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第三位討論到的是劇中的靈魂人物;他的堅持,雖讓他失去談判的彈性,也沒了希望... 可他是第一個觀察到社會中一些翻身元素的起始者;位居低階櫥櫃製作師傅的他,知道要以仿製小提琴來提升身分. 他也知人的一生,仍很可能都默默無聞;但他有心,想改變這些. 他以一顆善良的人道主義的心,經由他表哥的啟發,他以他對人心的堅信簽下一張張合約,成為那些移民人的債權保證人. 除此外,他還用心思地去確認,確認那些窮人是否真的都如願一一上船出國去. 真是一個性情中人,然他的命運可沒像他所幫助的人這樣幸運了,最終他生活潦倒,生活恍惚;終致墜樓而摔死;唯一可幸的是,他的小孩至此,也才真正覺悟,了解自己的父親;如果他能早點發現父親的困難就好了,也不會這樣叛逆造成父親的頹廢... 

ka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